厦门列举网 > 跳蚤市场 > 艺术/工艺/收藏品 > 厦门哪里可以鉴定古代铜锁
厦门
[切换城市]

厦门哪里可以鉴定古代铜锁

更新时间:2018-07-20 09:28:36 浏览次数:97次
区域: 厦门 > 思明 > 厦禾路
来源:个人
供求:转让
类别:其他艺术品
价格:10000 元
古代铜锁发展于5000年的历史长河,发展于汉代,昌盛于明清。 早的古锁是“觿”,属我国 古老的钥匙雏形;“石错”、“骨错”就是锁具的雏形。
古代铜锁的发展每个朝代都不一样,古锁具有代表性的是西周的青铜锁、汉代的三簧锁,唐代的虾尾银锁和宋代的方身锁、明代的三色锁,清代的长命锁,都是那个时代铜锁 的时代特征。

铜锁型制有动物限制的铜锁,有长命锁型制的铜锁,有人物造型的铜锁、花式锁、炮筒锁、密码铜锁、文字锁
按用途铜锁分挂锁、门锁、箱锁、橱锁、盒锁、抽屉锁、仓库锁。

不同朝代锁的分类

铜锁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类型的锁具。具有代表性的是西周的青铜锁、汉代的三簧锁,唐代的虾尾银锁和宋代的方身锁、明代的三色锁,清代的密码锁。

铜锁芯材料

一般锁芯是用铜或铝合金,而铜锁芯所用的铜材料是黄铜(以锌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合金称为黄铜。黄铜用+H(黄)表示如H80、H70,H68等。)

铜锁商机

各色铜锁现身市场。
在潘家园古玩市场上有许多“锁”,各摊位都在经营古代锁具,各式各样都有,奔牛锁、龟锁、蟹锁、琵琶锁、鱼形锁……古锁年代久远,光泽都比较黯淡,有的还带有斑斑锈迹,因此得在地摊儿旁蹲下来仔细翻拣。
据介绍,每一个时代,锁都有不同的特点,潘家园古玩市场以明代的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和清代的刻花雕字锁为主,这些锁主要是用青铜制作。
据说有一款乐器锁具有特别的文化色彩,其形状是一个琵琶,工艺很好,弦轴处镶有一块玉石,琵琶背上雕刻着很精致的龙栩栩如生,还有工艺更加精致奥妙、文化内涵丰富的刻字锁,如:状元及第、长命富贵、龙凤呈祥等,这种锁是产生于清朝的文字密码锁,是密码锁的前身。

古锁蕴藏价值

古锁的收藏价值由年代、材质、工艺和稀缺性四个方面所决定。
首先,年代。一般来讲年代越古老的藏品价值越高,但是对于古锁来讲,由于很多种原因,宋代的铁锁、明清的铜锁反而更有价值。尤其是明末清初的铜锁,不论是实用价值还是艺术水平都有极大进步,出现了很多精品锁具。
第二,材质。古锁按材质分为木锁、金锁、银锁、玉锁、铜锁、铁锁、石锁、景泰蓝锁等。材质越贵重,锁的价值就越高。比如说,金锁、银锁、玉锁比铜锁、铁锁、木锁的收藏价值更高。
第三,工艺 。中国传统锁具是手工艺制作,工艺越繁复的锁价值就越高。从技术水平上看,古锁又分平雕、透雕、镂空雕、錾花、鎏金、错金、包金、镀金、镶嵌以及制模铸造等。外表精致、雕刻逼真、花样繁复的锁具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第四,稀缺性。“物以稀为贵”,古锁也不例外。那些存世量稀少的密码锁、文字锁、暗门锁、倒拉锁以及各种造型逼真的人物锁、动物锁的价值就更高。中国传统古锁中除了常见的正开、反开外,还有需两把钥匙同时开启的“鸳鸯锁”,用钥匙插入机关,对锁连击三掌才开启的“三巴掌锁”,还有需要四把钥匙四面齐开的机关锁,还有些是需要对上诗句的“藏诗锁”。像这样罕见的锁,自然更受收藏投资者的喜爱。

精品铜锁难得,现存世稀少,深受藏家喜爱,且价格也来越高,自然更受收藏投资者的喜爱。

中国的金属锁发明于汉代,为簧片结锁。现在常用的锁为转片锁或弹子锁。一位从事铜锁收藏的爱好者说,古锁具欣赏价值较高,而且市场上仿品较少,收藏爱好者可选择造型、纹饰、刻工都比较好的铜锁收藏,还可用于装饰家中的老式家具。
  明代的三色铜锁,清代的白鹤锁、密码锁、暗门锁、四 、倒拉锁以及各种人物、动物和文字造型的锁具,都值得收集。
钥匙制成鱼形源自鱼“不瞑目”

鱼这一“不瞑目”习性,也成为古人眼里守财、看家的符号,鱼不只是祥瑞之物,还是守护之神,镇宅之宝。在古代,钥匙和锁一般做成鱼形,就是利用鱼“不瞑目”的神性。唐丁用晦《芝田录》中即称:“门钥必以鱼者,取其不瞑目守夜之义。”

此风俗在汉代已出现。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钥施悬鱼,鱼翳伏渊源,欲令楗闭如此。”唐宋时此风俗尤盛,如宋朝皇家一律启用“鱼钥”。元陆友仁在《研北杂志》中记载:“故宋宫中用鱼钥,降鱼取匙,降匙而鱼,古制也。”钥匙做成鱼形就可保安全,显然是一种愿望,但古人这样做,倒也不乏警示之意,提醒大家关门要上锁,不要被偷。由此还形成一种年俗,古人过年时会将一盘鱼放在正对大门的供桌上,取的就是鱼不瞑目之义,希望鱼神看护家门,防鬼怪进来,这里的“鱼”又有镇宅的作用。

古人造鱼形锁就是利用鱼“不瞑目”的神性

古建筑用鱼镇宅祈盼“以水克火”防火消灾

“鱼”的镇宅神性,在古代建筑上表现 明显。因鱼长年生活在水中,鱼被古人赋予了辟邪的含义,在防火设计方面,古建筑上面往往做出鱼的形象,取义“如鱼得水”。而“水克火”,能防火消灾。

唐代王睿所撰的《炙谷子杂录》认为,此俗源自汉代:“汉柏梁殿频火起。巫献术取鱼尾。置于殿上穰之。”中国古建筑上传统的鸱吻设计,即源于此。

除了屋顶上“置鱼”辟邪,古人还喜欢用“悬鱼”来装点山墙。这首先是防火镇宅的需要,当然还是吉祥愿望的表达。从美学角度来看,山墙悬鱼也增加了一座建筑的生气,墙面顿时生动起来。
锁,我们常见的一种器物。《辞源》曰:“锁,古谓之键,今谓之锁。”大约是因为锁的严实性,古人除了将之用在保管物品上,还引申为祝福和爱情之意。古锁的文化内涵,为本来坚硬的金属增添吉祥如意的民俗色彩。新娘出嫁时,在嫁妆箱上用“十二生肖”锁,脖子上要挂上吉祥锁;寿宴时用“福禄寿喜”锁;小孩过生日就会用长命锁;流传 广且 具有震撼力的莫过于黄山莲花峰上的“连心锁”了,可谓是“情比金坚” 美好的祝愿。

    古锁是一种历史的见证。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已懂得把个人贵重的物品用兽皮包起来,外面用绳索捆缚, 后的开启处打上特殊的绳结。而绳结只能用一个叫“骨锉”的工具才能挑开。绳结和骨锉,就是锁和钥匙的雏形。据资料记载, 早的锁是用木头制成的,想来也是不堪一击,只能作为象征性的锁。我国的金属锁 早出现在汉代,是簧片结构锁。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以铜质和铁质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但透过泛着沧桑的古锁,却可以领略到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一把家传的老铜锁,清代早期的物品。这把锁采用黄铜打造,长约8厘米,宽约4厘米。据家中老人讲述,应该是笔者的祖奶奶出嫁时锁在妆奁(古代的梳妆盒)上的陪嫁之物。铜锁正面是“百年好合”的几个篆体大字,左右两边分别为一个童男和童女,捧着荷花和莲蓬相对而视。荷音同“合”,童男女又象征着孩子,寄寓着夫妻长久,子孙绵延的祝福之意。铜锁的背面是“福禄寿”在祥云中翩翩欲仙,象征着福气俸禄的长颈鹿踏蹄而来,象征着的仙鹤展翅欲飞,寄寓吉祥之意的梅花、松针等物装点其间。

    整个铜锁采用了浮雕、平雕、錾花等工艺,人物简练传神,草木栩栩如生,虽小巧却不失精致。尤为可贵的是,历经百年时光消磨,锁面依旧光洁明亮。插入铜钥匙,还可以自由打开和锁住,严丝合缝,牢固密实。虽然其作为锁具的功能已经淡化,但作为一种寄寓着美好爱情的吉祥之物,它在我的家族中将一直流传下去,也将这份爱的祝福绵延下去。
  公司运 用专业团队,博学多才的鉴定专家,强有力的合作伙伴,为广大藏家提供 精细的一手资料为藏家提供 真诚 有效的收藏建议。同时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兴网络媒体资源的全角度宣传,打造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的宣传阵容,为海内外收藏家,艺术家搭建一个广阔的文化艺术品收藏交流交易平台,携手共赢中国文化市场的繁荣 。
厦门艺术/工艺/收藏品相关信息
2023-08-22
尊皇艺术品鉴定公司
集美-杏东路
2023-02-23
古董公司杨经理
湖里-江头
2021-09-24
2021-09-24
2021-09-08
2021-09-08
2021-05-20
2021-01-10
2020-12-20
厦门伯得富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8年06月05日
UID:493563
---------- 认证信息 ----------
邮箱已认证 手机已认证 企业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