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列举网 > 跳蚤市场 > 艺术/工艺/收藏品 > 哪里可鉴定四出碗的真伪
厦门
[切换城市]

哪里可鉴定四出碗的真伪

更新时间:2018-06-23 09:52:08 浏览次数:36次
区域: 厦门 > 思明 > 厦禾路
来源:个人
供求:转让
类别:古董古玩
价格:10000 元
  厦门伯得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着丰富的艺术品交易市场服务经验的公司,主要从事境内外文 化艺术品的藏品评估、精品展览、展销、古董鉴定、拍卖、等业务。
  平底碗又称实足碗,碗式之一,东汉至唐均可见到。其平底是在制坯过程中对碗足部选用平切工艺制成。东汉时平底碗的平底微向内凹,碗形有形和口沿内敛两种,腹上部鼓,下部内收。三国时期的平底碗内有叠烧支钉痕。西晋碗口较大,腹浅,小平底。东晋碗底呈现足台,平底宽广。南朝时足台显着,此式一贯沿用到唐。
玉璧底碗碗式之一,盛行于唐代中、晚期。碗足部为璧形,中心内凹,足圈较宽。足中心内凹处有不施釉和施釉之分。烧造玉璧底碗的瓷窑有邢窑、定窑、巩县窑、越窑、长沙窑、浑源窑、柏井村窑等。
四出碗碗式之一,唐代比较盛行。四出是指碗口部有四处下凹而构成四瓣花边状。一般下凹处的腹内壁都有凸起的竖向线纹,恰似花叶的茎脉。
笠式碗碗式之一,又称斗笠式、草帽式、草帽式碗,五代、宋以来盛行的一种器形。大敞口、斜直腹、小圈足,似倒置尖顶斗笠,清康熙时期为宽口沿外撇,圆腹,圈足较大。
葵口碗碗式之一,北宋以来较为常见,因碗口沿为四、六、八瓣葵花式而得名。宋代葵口一般作六瓣,如宋官窑烧制的粉青釉碗,敞口,腹部略有弧度,小圈足。明永乐甜白釉印花碗,口作六瓣式,敞口,小足。清乾隆仿官葵花碗作八瓣形。

  四出筋是一种装饰,它起源于南北朝,唐代甚是流行。作为早期碗的装饰,除了有四出筋、六出筋外,还有葵口式、花口式及棱口式等。
四出筋是中晚唐时期装饰的重要标志,您可别小看这简单的四出筋装饰,在唐代没有兴起其他装饰之前,四出筋却一直碗、瓶、壶类作点缀的一种装饰技术手段,与四葵口[又称四出口]一起,是鉴定其准确年代的主要指标之一。邢窑向以素白瓷著称,它主要以其优雅、庄重的造型艺术独领风骚,在唐代与南方越窑分庭抗礼。两窑分别以类银似雪和类冰似玉的釉色表现而产生"南青北白"的生产大格局,它们共同统领着中国陶瓷走向辉煌的道路。
   诸葛碗又称孔明碗,宋、明时期常见的一种碗式,始见于北宋龙泉窑刻花器。造型为敛口,弧腹,圈足。底与碗心呈双层夹空,底面有孔与空腹相通。此独特造型,源于“三国”的传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屡遭败绩,困守不出。亮修书遣使赠巾帼衣物以羞辱之。据使者回报,懿阅札受礼不怒,却详询丞相寝食办事之繁简,继言:“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亮为惑敌,乃于对方来使刺探时,用双层碗进餐,明示食可盈碗,实仅上层有饭。后世遂称此种双层碗为诸葛碗,亦称孔明碗。用途为供器。龙泉窑烧造数量多,明、清景德镇也有烧制。
  卧足碗碗式之一。金 始流行。1980年北京丰台金墓出土有耀州窑刻花卧足碗,形式为唇沿直口,平底中心内凹,底足无釉。
  折腹碗俗称折腰碗,元代流行的碗式。器形为敞口,腹内削,腹底向内平折,小足。景德镇元枢府釉器较为常见。除此之外亦有青白釉、青花等品种。
  鸡心碗碗式之一,流行于明永乐、宣德时期。敞口,深腹,内底下凹,外底凸出似鸡心状,小圈足。有大、中、小之分。釉彩品种多为白釉、青花两种。清代雍正、乾隆时多有仿制。
  宫碗特指明宣德时期创烧的一种碗式。口沿微外撇,腹部深而宽阔,圈足。这种器形多以青花作装饰,并历代相传。正德时烧制量增大,因此又有"正德宫碗"之称。当时民窑都竞相仿制。
  盉碗亦称合碗,明宣德时景德镇窑已有烧制。器形为撇口,直壁,折腹,下腹部有两道凸起的弦纹为饰,上覆圆顶盖,盖内与碗心有青花对铭款,字体有楷书、篆书两种。清代盉碗盖钮多作蹲兽式。
  骰子碗俗称"骰盔子",碗式之一,因与旧时 用具相似而得名,明宣德时期景德镇烧制。器形为平沿敞口,浅弧腹,圈足,胎体厚重。器内素白,器外多为青花或洒蓝釉装饰,署款位置或于外口沿下,或于器内底。
  攒碗明万历至清代流行的一种成套组合餐具,见“攒盘”。
  净水碗佛教供器,为明末清初常见的器形。口微侈,圆腹下收,假圈足。净水碗常配有瓷质器座。座呈洗口,长颈,溜肩,收腹,下部外撇,平砂底,预侧置对称兽耳。瓶与座相配,俗称"海灯",但传世品往往失其一,不能配套。散存器座多据其器形式样称为“号筒尊”或“洗口兽耳瓶”。
  盖碗带盖的小碗,茶具,流行于清。清康熙时期盖碗器形有撇口折沿式、敞口式两种。二式器腹均下收,圈足。盖径多小于碗口径,扣于碗口径,少数盖大于碗口,俗称天盖地式。胎质有瓷胎和宜兴紫砂陶胎两种,常见青花、粉彩、珐琅彩及其他单色釉等品种。
  八方碗碗式之一,流行于清代。器形作八方形,有敞口、敛口二式,碗腹多内收。雍正时期有直腹内收式。
  扎古扎雅木碗仿西藏喇嘛教木质碗形制烧造的一种碗式。侈口,弧腹,器壁较浅,拱壁足底,内外施木釉。为清代乾隆朝的独特造型。
 中国古陶瓷器的底足,随着时代的变化,窑口互相借鉴传承,陶瓷器圈足形状也有相应变化。越窑是我国烧瓷历史早的瓷窑之一,足有玉璧底、圈足底、卧足底、外卷八字足等,折射出圈足发展变化的历史,且越窑瓷器圈足的变化,在中国陶瓷器底足变化发展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在杭州众多的文物古迹中,有一处的瓷器生产遗址,蜚声海内外,这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南宋官窑。800多年以前,南宋官窑曾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一笔,在杭州留下了陶瓷文化的历史足迹。
平底碗又称实足碗,碗式之一,东汉至唐均可见到。其平底是在制坯过程中对碗足部采用平切工艺制成。东汉时平底碗的平底微向内凹,碗形有形和口沿内敛两种,腹上部鼓,下部内收。三国时期的平底碗内有叠烧支钉痕。西晋碗口较大,腹浅,小平底。东晋碗底出现足台,平底宽大。南朝时足台明显,此式一直沿用到唐。

  玉璧底碗碗式之一,流行于唐代中、晚期。碗足部为璧形,中心内凹,足圈较宽。足中心内凹处有不施釉和施釉之分。烧造玉璧底碗的瓷窑有邢窑、定窑、巩县窑、越窑、长沙窑、浑源窑、柏井村窑等。
  公司运 用专业团队,博学多才的鉴定专家,强有力的合作伙伴,为广大藏家提供精细的一手资料为藏家提供真诚有效的收藏建议。同时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兴网络媒体资源的全角度宣传,打造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的宣传阵容,为海内外收藏家,艺术家搭建一个广阔的文化艺术品收藏交流交易平台,携手共赢中国文化市场的繁荣 。
专家预约:何经理
TEL:18965128539
厦门艺术/工艺/收藏品相关信息
2023-08-22
尊皇艺术品鉴定公司
集美-杏东路
2023-02-23
古董公司杨经理
湖里-江头
2021-09-24
2021-09-24
2021-09-08
2021-09-08
2021-05-20
2021-01-10
2020-12-20
厦门伯得富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8年06月05日
UID:493563
---------- 认证信息 ----------
邮箱已认证 手机已认证 企业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